魅力康巴文化音乐舞蹈

寺院神舞 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。跳神舞是其重要仪轨之一。藏语亦称“羌姆”巴羌”意为路面具舞,按各教派仪轨每年都有几次大的法会活动。法会活动中。俗称跳神,融宗教教义与舞蹈艺术为一体的佛事活动,目的酬神、娱神、驱邪、降魔。跳神舞的特定的时间、场地及表演程序。其种类有金刚力士舞、护法神舞、鹿神舞、尸陀林主主舞、黑帽咒师舞、大小和尚舞等。此外,跳神祭祀时还要跳狮子舞和牦牛舞。羌姆”所戴面具有法王、岔怒、静善、神鸟、神兽、魔鬼、尸陀林主等面具上百种.

1民歌

甘孜州民歌极为丰富多彩。劳动之际有劳动歌,男女青年相爱有情歌。伐薪、放牧有山歌,亲友相聚有酒歌,婚嫁有婚礼歌,踏春嬉戏要跳弦子、锅庄,耍坝子郊游要打“箍箍卦”迎接贵宾要唱迎宾歌,送别亲友要唱送别歌。总之,时时即歌,事事即歌,人人能歌善舞。其民歌的结构和类别独具一格,大致可分为“谐体”鲁体”自由体”三种结构形式,州内主要流行“谐体”鲁体”两大类。鲁体”民歌 藏语称“拉耶”或“鲁”一种节奏自由,可任意发挥的纯民歌形式,俗称“山歌”流传范围极广,分情歌、颂歌、悲歌、牧歌等。特点是旋律较简单,肖奏自由,但是曲调音域宽广、旋律起伏较大、唱法舒展而高亢。谐体”民歌有多种表现方法,有的又唱又跳:有的只唱不跳,如娱乐打卦性质的箍箍卦”有的结合游戏唱。但在多数情况下,谐体民歌是与弦子舞结合在一起的1984年,甘孜州文化局组建民间文艺集办公室,共收集到山歌、锅庄、弦子、劳动号子、箍箍卦、酒歌等各类民歌五百余首,最后经整理、校刊、翻译,结集为《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》

2民间舞蹈

①、锅庄:藏语称“卓”为群众自娱性歌舞。可以分为北路锅庄、南路锅庄和东路锅庄。一般在节日庆典、婚宴时多在庭院、草地、林卡进行。主要分布于州内各县农区和部分牧区。根据区域性特点。

北路锅庄的舞步。舞蹈者自身动作十分丰富,稳沉柔韧。其中男舞者的动作豪放刚劲,女舞者的动作较小,由此形成雄健豪放与秀丽端庄的强烈对比。代表性音乐有十余种。北路锅庄中,新龙锅庄最具代表性。此外,德格麦宿锅庄、石渠真达锅庄,其风格各具特色。

南路锅庄的舞蹈。而且颇具韵味,古朴、典雅、端庄。代表性音乐有七种。其中得荣歌庄、乡城锅庄,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东路锅庄的特点是队形多变,舞蹈特点在于脚步的踏、跺组合。代表性音乐有“萨里喂”阿口热翁”等。东路锅庄中,丹巴巴底锅庄最具代表性。

②、弦子:藏语称为“谐”一种乐器、歌、舞组成的群众自娱性圆圈歌舞。故汉语称“弦子”根据区域性特点,因用弦胡伴奏。可以分为巴塘弦子和格达弦子两种类型。

巴塘弦子 主要流行于甘孜州巴塘、得荣、乡城等县。称“巴谐”故巴塘素有“弦子故乡”之美称。巴塘弦子以弦胡领舞并伴奏,其中以巴塘的弦子最负盛名。男女围圈共舞。其风格,分为城区、东区、南区三种。城区弦子,轻歌曼舞、婉转飘逸:南区弦子,明快矫健、热烈豪放;尔区弦子典雅端庄、古朴大方。巴塘弦子的代表性音乐有十余种。巴塘曾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弦子之乡”

格达弦子 主要流行于甘孜、炉霍等地。后经寺庙传入民间。格达弦子无伴奏乐器,为甘孜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所创。队形为圆形或半圆形,人少则横排歌舞,且边歌边舞,其脚步动作带有踢踏舞的韵味。

③、踢踏舞:藏名“夏卓”系西藏传入舞种。20世纪40年代。学跳当地“堆谐”果谐”等民间歌舞,甘孜寺僧侣赴西藏日喀则学经时。后成为寺庙僧侣的自娱舞蹈。僧人还俗,踢踏舞被带到民间,逐渐融入外地锅庄的韵律,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踢踏舞。由于主要流行于甘孜县,故又称甘孜踢踏。其动作主要在足部。舞步明快激烈、流畅自如,洒脱豪放,节奏感甚强

④、热巴:解放前以流浪卖艺、进行歌舞扮演的民间艺人的称呼。一般以家庭为演出单位。女演员手持长把扁圆手鼓,人数三、五人不等。演出时。边击鼓边舞蹈,鼓声节奏分明,丰富多彩,舞姿热烈豪放,优美动人。男演员手持“盘铃”摇铃的节奏中,边舞边口中念念有词。扮演结束时,男演员拉胡琴领头跳弦子舞。这种以歌舞为主的演出形式就被称之为热巴舞。

热巴舞主要流布于甘孜州巴塘、得荣等金沙江两岸地区。

⑤、学羌:主要流传于得荣县东风乡一带。坝中燃烧篝火,群众自娱性、游戏性歌舞。歌舞时。舞者以篝火为中心围成圆圈,且歌且舞。歌词多反映男女青年的爱情。舞蹈动作,以腿的弹和跳跃为特点。跳到情绪热烈时,由几人组成一横排,或跳过篝火,或互相追逐着往前踏地而舞,或互相踏撞,推倒对方,直至兴尽。

⑥祭祀舞

祭祀性舞蹈主要分为民间祭祀性舞蹈和寺庙神舞两大类

民间祭祀舞蹈 额驱 流传于得荣一带。亲友们为祝福他短命吉祥而跳的一种舞。男子49岁生日时。

弊息 为得荣地方男子过49岁生日时跳的另一种歌舞 当“额驱”扮演完后。边舞边朗诵。内容是颂扬佛祖、高僧大德、自然神灵等。最后与围观者进行争辩式的对答。念颂词和对答时,一男子挥舞腰刀。扮演者根据自己才干和当时的情绪,进行即兴式的歌舞扮演,表示驱除邪秽,乞求神灵保佑。

角君 流传于巴塘县。藏语译音。手舞宝剑,意为遍摧、扫灭。为年末驱逐鬼祟、祝福来年平安吉祥的祭祀舞蹈。由数十位身着盛装的男子。边唱边舞,动作简单有力。

降神 分布于雅江、白玉、乡城、理塘等县的一种妇女舞蹈。扮演时间多为信教民众转神出巡礼时节。预示吉凶祸福。也有请进家中作法消灾免难者。扮演者起舞之前先要念咒让“神魂附体”然后披发念咒起舞。

且索 流传于丹巴巴底乡的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民间祭祀性舞蹈。意为祭祀。由13名男子身着铠甲。又称“13战神”或“弓箭舞”表示13位天神降临人间,手持弓箭而舞。以扫除人间邪不断改进,维护山寨安定。

冲耶 流传于巴塘茨巫和得荣县部分地区的婚俗舞蹈。新娘出嫁时。后退三步加入妹妹行列围成一圈,由自己座位起立。老人们和其他亲友沿着火塘围成另一圆圈,同时起舞,歌颂祖先业绩,向青年教授生活准则,并为新娘祝福。舞毕即由送亲妹妹送新娘上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