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十大经典景点集合

峨眉山日出
  金顶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。东方,墨紫墨紫的太空,天地一色,逐渐地,地平线上天开一线,飘起缕缕红霞,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,预示着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。彩云下,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,一刹间,吐出一点紫红,缓慢上升,逐渐变成小弧、半圆;变成桔红、金红;然后微微一个跳跃,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,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。日出,因气象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千姿百态,差异极大。天气晴朗时,太阳从地平线升起,可观赏到壮丽日出的全过程;或天边有云气,待见日出时,已是脱离地平线的一轮红日;或云层弥漫,则有时仅能看到朝霞、云海。

   伴随着旭日东升,朝霞满天,万道金光射向大地,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,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姿。此时此刻,天上地下变成金色的世界,象征着“早晨是黄金”之意不陟高寒处,安知天地宽。

   在日出时的金顶,可看到更广阔的天地:东面,千山万岭似一座座山水小盆景;峨眉平原的尽头,青衣江、大渡河似两条白练环绕,汇合于隐约可见的乐山城。东北和西面,晒金山、大小瓦屋山方正横卧;银妆素裹的大雪山,起伏绵延,耸立于众山之上,在初升旭日晖映下,变化成一列粉红色的巨型缕花山石玉雕。

峨眉山佛光

  佛光: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,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,若有人背对着太阳,站在巍峨的金顶上,让阳光从身后射来,前下方的雾幕上,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,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,并且影随人动、形影不离,这就是所谓的“佛光”。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,各人只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环笼罩,如此奇景,四海五洲,绝无仅有,既心感身受,又虚无缥缈,非海市蜃楼,乃人间仙境,十分神奇,非常玄妙,这种“佛光”又称“峨眉宝光”。佛光是光的一种自然现象,因阳光照射云雾表面而形成。佛光每年平均出现70余次,在下午2--4点钟出现较多。


峨眉山云海

  云海:晴空万里时,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冉冉升起,苍茫的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,缓缓地铺展在地平线上,光洁厚润,无涯无边。山风乍起时,云海四处飘移,群峰众岭变成云海中的座座小岛;云海聚拢过来时,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。云海时开时合,恰似“山舞青蛇”,气象十分雄伟。

十方普贤

    十方普贤菩萨像为铜质,通高48米,占地1256平方米,总体重约600吨。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,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;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;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。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,供奉阿弥陀佛铜像,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。

   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表征及造型结构:通高48米,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。“普贤”,即“普”之平等无碍,“贤”为无处不到。圣像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8个部分:
    1、须弥座部分为四方六层:分别表征佛教的“四摄”;即布施、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;“六度”;即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
    2、圆环部分:表征“一真法界”。
    3、莲花部分:表征“众生之心,心生万物”。
    4、祥云部分:表征“空性”。
    5、四尊吉象:表征“四弘誓愿”: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,即显著贤菩萨普渡众生、“大行无止”。
    6、两面身部分:表征“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”。
    7、十尊菩萨头像:表征“普贤菩萨十大行愿”。
    8、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:表征“华藏世界重重无尽,普放光明”。
   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内供奉的阿弥陀佛:表征修学普贤行愿同归极乐,普皆回向。
    整尊圣像无论从设计造像理念、结构造型、视觉效果以及工艺等方面,可谓世界佛教造像史上的登峰之作,完美展现了千座名山一座顶佛教道场的庄严,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,是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又一大功德。

峨眉山圣灯

  圣灯:“圣灯”又名“佛灯”,在金顶无月的黑夜,“舍身岩”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,从一点、两点形成千万点,似繁星闪烁跳跃,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,被人们称为“万盏明灯朝普贤”。“圣灯”现象极为奇特,对此有不同解释:多数认为是山谷的磷火;另一种解释是,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,当空气达到一定湿度时便会发光。

峨眉山华藏寺

    华藏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。始建于东汉,当时称普光殿,后改名为光相寺。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,俗称铜殿。殿顶鎏金,又称金顶。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。
    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。新建的金顶华藏寺依山势而建,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三重殿堂。
    第一殿是弥勒殿。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“华藏寺”金匾。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,背后是韦驮铜像。殿内还有三足铜鼎和明万历年间铜碑等文物。
   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。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,坐高3米。殿内还有铜磐、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、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。
    第三殿是普贤殿,即金殿、金顶,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。殿门的匾额有“金顶”、“行愿无尽”、“普贤愿海”、“华藏庄严”等,为赵朴初、本换、明肠等题写。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,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,手执如意,莲台置象背上,白象脚踏四朵莲花。整个造像通体铜铸,通高4.5米。殿内还有铜鼎等物。
 
峨眉山双桥清音

 清音阁地处峨眉山上山下山的中枢,与龙门洞素称“水胜双绝”。面对清音阁,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,浓绿重彩,精工点染。高处,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。 中部,是丹檐红柱的接御、牛心二亭,亭两侧各有一石桥,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,形如双翼,故名双飞桥。近景,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“黑白”二水。右侧黑水,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,绕洪椿坪而来,流经15公里,水色如黛,又名黑龙江;左侧白水,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,绕万年寺而来,流经15公里,水色泛白,又名白龙江。滔滔白浪,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。山水相连,红绿对比,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。园林学家称它是有声的诗,立体的画。 
   牛心石黝黑光亮,凝聚着两亿多年的历史和生命,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,仍巍然不动。

   惊涛拍石,发出阵阵的轰鸣,声传四周的深谷幽林之中,恰如古琴弹奏,时而清越,时而深沉,时而激昂,任人领略“清音”之趣。

   惊涛拍石,激起飞花碎玉,洒珠喷雪,水面上一派似雾非雾的水珠,飞腾于空中,跌落在水里。阳光映射,双飞桥在水雾中恰似两道五色缤纷的彩虹。

   “双飞两虹影,万古一牛心。”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联语,用传神之笔描绘出“双桥清音”的风韵。谭钟岳的纪游诗《双桥清音》云:“杰然高阁出清音,仿佛神仙下抚琴。试立双桥一倾耳,分明两水漱牛心。”近人林藜有诗赞道:“峨眉山水有清音,响彻双桥若瑟琴。黑白二江流不住,千年砥柱一牛心。”

   月朗风轻之夜,山色?胧如黛,万籁俱静,唯有悠扬清越的水声回荡在无穷的空间。坐在水潭前的洗心台上,人们恍惚进入一个“清音”化的世界。静听清音,人的心灵因之而宁怡,而超脱,忘却自己的存在,仿佛自身与大自然融合为一,化作声声清音,萦绕于太空。明代嘉州名士安磐游览到此,流连忘返,写下《留别双飞》七绝一首:

倒雨青霜透葛衣,
鸟啼山瞑坐忘归。
城南一枕松堂月,
还借涛声入梦飞。

   在清音阁,可看到山光水色,闻到花草芬芳,听到流泉清音,触摸到亭台碑石。它集中了视觉美、听觉美、嗅觉美,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。古今游人多称誉为“峨眉山第一风景”。

峨眉山猴子
    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,嬉闹顽皮、憨态可掬又极通人性子,见人不惊、与人相亲、与人同乐,给游人带来无数欢乐,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。与猴群嬉戏,给猴子喂食,观赏其千姿百态,了解其生态习性,最后再来一次亲密接触,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。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,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,为一段狭长的幽谷,占地25公顷,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。生态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,达300多只。

清音平湖

    清音平湖位于清音阁,面积30万平方米,系绿色生态湖,水质纯净,清澈透底。四周青嶂翠峦环抱,古木参天,湖如碧玉嵌入其中,深深浅浅,点点滴滴,真不知是树映绿了湖,还是湖染绿了树。置身于其间,只听绿树浓荫处,鸣蝉声声,山风阵阵,丝丝水气洗尽凡尘,好一派山水之情,逍遥之乐。这里夏秋清凉,为避署休闲度假的胜地;即使是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,没有寒风寒流相逼,仍然温适如画,翠色生烟。


名山起点

   名山起点位于有“峨眉山世外桃源之称”的峨眉山第一乡黄湾乡,是进入峨眉山景区的门户。“名山起点”牌坊结合了南北古建筑艺术之长,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气势,又有南方建筑的精雕细刻,其牌坊顶部则采用了峨眉山民居典型的翘角手法。整个建筑均为仿古式建筑,古朴典雅,集景区的客运和管理办公为一体,也是“数字峨眉山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